历经27年论证 渤海海峡通道建设方案正式提出
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直线距离
只有170公里
然而因为渤海海峡的阻隔
从烟台到大连需要多绕道
1500余公里
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
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在期待
有一天我们能够
横跨渤海海峡呢?
这条通道
要不要建?
能不能建?
怎样建?
当前进入了哪个阶段?
2018年12月18日
“渤海湾通道发展建设论坛”上
也许有你想知道的消息
2018年12月18日,2018年大连市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“渤海湾通道发展建设论坛”邀请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以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历史机遇与建设思考”为题作报告,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大洪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孔宪京、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了论坛交流。
渤海海峡通道的战略意义在于实现辽鲁互通,对于国家战略构建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,对我国的东部沿海协同发展提供重大的机遇。目前,渤海海峡通道设计的整体里程是125公里,这是目前正在论证过程中或者已经建完的跨海隧道中最长的。渤海海峡通道的建设规模,技术难度,复杂程度,均属于世界之最,能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,推动我国水下隧道修建技术领跑世界。
杜彦良说,建设渤海海峡通道,可以把整个沿海的铁路线连接成一个整体,共5400公里,这就把东北老工业基地,环渤海经济圈、华东长三角经济圈连成整体。建一段,连两线,串三圈,对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渤海海峡通道建设面临着很多的挑战。一个是自然条件复杂,第二个是地质环境恶劣,第三个生态环境脆弱。
这是必将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。通道要穿越海底沟谷、风化深槽、活动断裂带、强地震带和生态敏感区,如果控制不好的话,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灾难。我们需要反复地从科学技术这一块进行深刻地考虑,如何保证它的安全可靠,避免灾害的发生。
——杜彦良
渤海海峡通道论证已历经27年,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展。“针对存在的工程难题、开展多项专题研究,提出科学问题,提出了跨海隧道突水灾害源精细探测与预报方法、跨海隧道震害机理与减振技术等关键技术,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。整体规划方案可行,风险可控。”
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和论证经历了通道论证研究(启动期)、桥隧方案研究(论证期),战略规划研究(规划期)。启动期,通过烟大轮渡,烟台与大连市实现了“软连接”,但是随着各方需求的增加,其局限性也逐步体现,远远满足不了我们两地的需求。
论证期重要的成果是对地理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,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,同时对投资经济进行了初步的估算。
战略规划研究期间,国家成立了研究课题组,从战略意义、功能定位及作用角度出发,重点研究运输需求、建设条件,初步排查工程颠覆性因素;探讨跨越渤海海峡通道可能的通道位置,公路、铁路通道可能的跨越方式;还有投资匡算,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。也就是论证了能不能建,怎么建,需要多大的经济投入,这条通道建成以后,对我们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?正式提出了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总体建设方案”。
杜彦良说,经过各种比选,方案中,借鉴国内外跨海通道建设经验与启示,根据现有海峡自然与地质资料,综合比较分析,最后确定选择全隧道方案;综合比较施工难度、运营安全、环保节能等,且能同时满足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要求,选择建设铁路隧道的运输方式;选择了旅顺老铁山西北角,蓬莱东港为登陆点。
杜彦良建议,应尽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,建立省政府层面协调工作机制,加强辽宁-山东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,共同搭建合作平台,积极主动开展工作;优先启动蓬菜-长岛段海底隧道建设,验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整体方案可行性;建议结合建设需求,尽快启动超长跨海隧道关键科学技术研究;为我国今后多个世界级海底隧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。
来源:烟台大众网、齐鲁晚报等